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10 月 07 日
為什麼要提前規劃退休金?
你可能也曾想過:「退休後錢會不會不夠用?」其實,這不是少數人才會遇到的問題,而是大多數人共同的擔憂。雖然退休看似很遙遠,但事實上,若能越早開始規劃,未來的壓力就越小。
至於退休金怎麼算才夠? 它不是靠一筆突如其來的大錢支撐,而是靠長期的累積與耐心的規劃。只要及早行動,即使是小額投入,也能逐步累積,等到真正退休時,就能更有自信地享受自己理想中的生活。
退休金不足的常見風險
退休生活最大的挑戰,不是有沒有時間享受,而是錢夠不夠花。常見的風險包括:
- 醫療費用逐年增加
 - 壽命比預期更長
 - 物價持續上漲
 - 家庭支出突增(如子女需求或突發事件)
 
如果沒有提前做好準備,這些因素都可能讓財務出現缺口,進而影響退休生活的品質。
提前規劃帶來的安全感與自由度
退休規劃越早開始,就能越早享受「複利」的力量。即使小額投入,隨時間累積,也能成為支撐生活的退休金。提早準備不僅能減輕壓力,更讓你在生活選擇上更自由,不必為金錢妥協。當你知道自己已經準備好,就能安心安排想要的退休人生。
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?
每個人的生活方式、健康狀況與家庭需求都不同,因此退休金並沒有固定的「標準答案」。簡單來說,你的退休金應該能夠支應 日常開銷、醫療費用,以及突發性的意外支出。只要先掌握這些基本方向,就能更清楚自己的退休金目標。
影響退休金需求的主要因素
在思考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時,不妨先代入自己的生活情境。一般來說,會取決於以下幾個關鍵因素:
- 生活水準:僅求安穩,還是想多旅行、享受?
 - 健康狀況:醫療與長照可能是大筆支出。
 - 壽命長短:活得越久,需要的資金越多。
 - 通貨膨脹:物價上漲,未來花費比現在更高。
 - 家庭責任:是否仍需支援子女或父母。
 
「理想退休 vs 基本退休」的金額差異
規劃退休時,先想想自己想過的生活。有些人只求簡單安穩,顧好基本開銷即可;但也有人希望能旅行、進修,享受更高品質。這兩種選擇,會直接影響退休金的需求。以下整理簡單對照,幫助你理解「基本退休」與「理想退休」的差別:
| 項目 | 基本退休 | 理想退休 | 
| 日常開銷 | 基本生活(吃、住、交通) | 高品質生活(外食、旅遊、享受) | 
| 醫療需求 | 健保及基本醫療 | 完整醫療與長照保障 | 
| 休閒娛樂 | 簡單休閒(閱讀、散步、聚會) | 旅遊、進修、興趣嗜好 | 
| 安全感 | 基本安穩,不缺錢 | 充裕自由,可追夢 | 
| 金額需求 | 需求較低,維持基本生活 | 需求較高,需要額外規劃與投資 | 
常見的退休金計算方法
計算退休金的方法很多,對新手可能有點複雜。掌握幾個核心方式,如「收入替代率法」、「支出預估法」、「25 倍與 4% 法則」,或「混合方式」,就能快速估算所需退休金,並更有信心規劃退休生活。
收入替代率法
首先,收入替代率法是最直覺的方法之一:退休後每月收入建議保持退休前薪資的 60~70%,以維持生活水準。
例如月薪 6 萬,退休後目標約 3.6~4.2 萬。此方法簡單易懂,適合快速估算,但未考慮個別支出差異,可作為初步參考,再搭配其他方法調整。
支出預估法
接下來介紹支出預估法,是以實際生活費為基準,算出退休後每年的開銷,再乘上退休年數。
除了日常費用,也要考慮醫療、娛樂與旅遊等支出。這方法貼近個人需求,能依生活模式調整數字,更精準估算退休金,但計算稍複雜,適合做詳細規劃。
25 倍法則與 4% 法則
緊接者25 倍法則,建議於退休前一年總支出乘以 25,做為退休金目標;4% 法則則建議每年提領不超過 4%,避免資金耗盡。
這兩種方法直覺易懂,適合快速估算退休金需求,但未必考慮通膨或個別支出,可與其他方法搭配使用。
混合方式
最後的混合方式,是將多種計算方法結合,依個人需求彈性調整。可先用收入替代率法抓大概,再用支出預估法精算,再以 25 倍或 4% 法則檢驗安全性。
這種方式兼顧簡單與精準,避免單一方法偏差,是新手最穩妥的退休金規劃方式。
退休金試算工具推薦
市面上有許多免費或官方提供的退休金試算工具,可以快速估算需求與缺口。以下整理幾種常見選項,幫助你挑選最適合的方式。
勞保局退休金試算
台灣勞保局官網提供退休金試算功能,可以模擬勞保與勞退給付。只要輸入年齡、投保金額等基本資料,就能大概知道未來能領多少。這工具適合當基礎參考,幫助你了解政府制度能提供的保障。
金管會退休理財試算
金管會提供的退休理財試算平台,比較全面,不只計算基本支出,還能加上醫療、旅遊等需求。它屬於官方工具,沒有商業推銷,適合用來檢視現有存款、投資與退休金,幫助判斷是否需要額外規劃。
銀行/保險提供的試算工具
許多銀行和保險公司都有線上退休金試算,操作簡單,輸入年齡、收入與支出習慣就能算。不過因為平台常搭配商品推銷,數字可能偏保守或放大缺口,建議僅當參考,搭配其他工具比較客觀。
Excel/Google Sheet 自行試算
如果想要最有彈性的方式,可以自己用 Excel 或 Google Sheet 做退休金試算。你可以依照需求,設定退休年齡、年支出、通膨率、投資報酬率等,模擬不同情境。這方法最靈活,隨時能更新數字,但前期要花點時間設定公式,適合喜歡掌控細節的人。
如何逐步累積退休金?
退休金不是一蹴可幾,而是靠時間一點一滴累積。只要掌握方法並及早行動,未來就能更安心。以下四個方向,幫助你穩健準備退休金:
一、建立長期投資計畫
透過 ETF、基金或股票等長期投資工具,小額定期投入,就能隨時間累積成長。關鍵在於『時間』與『複利』,加上耐心持有,不求短期暴漲,而是追求穩定增值。這樣不僅能分散風險,也能讓你的退休金基礎越來越穩固。
二、補足保障與現金流
光靠投資還不夠,還需要建立基本的風險保障。像是醫療險、癌症險、長照險,可以避免突發支出打亂計畫;而年金保險則能在退休後提供穩定的現金流。這些保險就像安全網,補強不確定性,讓退休金規劃更完整、更安心。
三、提升儲蓄率、減少浪費
其實很多人退休金存不夠,往往不是因為收入太少,而是花太多。養成記帳或使用理財 App,定期檢視哪些支出可以刪減,然後把省下來的錢轉入儲蓄或定期投資。每多存一點本金,複利的力量就會放大;長期來看,小小改變會帶來大效果。
四、定期檢視與調整
退休規劃不是設定一次就可以放著不管,而是要隨著人生階段調整方向。剛開始時,可偏重成長型投資;接近退休時,則逐步轉向穩定型資產。建議每隔一兩年檢視一次,確認目標與現況是否一致,並及時調整,才能確保退休金既充足又安心。
最後將以上四步驟累積退休金成表格如下:
| 步驟 | 行動重點 | 說明 | 
| 建立長期投資計畫 | 小額定期投入 | 善用 ETF、基金、股票,靠時間與複利增值 | 
| 補足保障與現金流 | 投保 & 年金 | 保險防突發,年金保現金流 | 
| 提升儲蓄率,減少浪費 | 儲蓄轉投資 | 減少開銷,把錢轉為本金 | 
| 定期檢視與調整 | 每 1–2 年檢查 | 隨人生階段調整投資配置 | 
結論:找到適合你的退休金規劃方式
總之,退休金的準備沒有標準答案,會因每個人的收入、支出與風險承受度而不同。最重要的是找到「你能長期做到的方式」。一開始不必太複雜,只要持續執行、逐步優化,就能累積出屬於自己的安心退休金。
重點回顧:方法 × 工具 × 行動
退休金準備要穩健,不能只靠存錢或投資。方法、工具、行動三者並行,才能真正累積出安心的退休金。
| 面向 | 說明 | 實際做法 | 
| 方法 | 先抓出退休金需求與缺口 | 用收入替代率、退休試算工具來估算 | 
| 工具 | 協助規劃與檢視的輔助方式 | 勞保局 / 金管會平台、銀行試算、Excel | 
| 行動 | 把計畫落實到生活 | 投資累積、補保險、存更多、定期檢視 | 
給新手的建議
退休金準備 4 步驟:
- 先做試算
👉 用金管會或勞保局平台,快速估算退休缺口,先知道大概要準備多少。 - 自動存投
👉 設定每月自動扣款(儲蓄或 ETF/基金定期定額),讓錢持續累積。 - 補足保障
👉 檢視醫療、長照等保險,避免突發支出打亂退休規劃。 - 定期檢視
👉 每 1–2 年檢查進度與投資表現,必要時微調,確保方向正確。 
常見問題 FAQ
Q1:退休金到底要準備多少才夠?
沒有固定答案,會依生活方式、健康狀況、家庭責任而不同。原則上,要能覆蓋日常開銷、醫療費用,以及意外支出。
Q2:有哪些常見的退休金計算方法?
常用的有 4 種——收入替代率法、支出預估法、25 倍/4% 法則,以及混合方式。建議先用一種方法做概估,再逐步修正。
Q3:哪裡可以試算退休金?
台灣常見的工具有勞保局試算、金管會退休理財試算平台;也可以用銀行/保險公司提供的試算工具,或自己用 Excel/Google Sheet 建立。
Q4:如果退休金缺口太大怎麼辦?
可以從四步驟著手:
1.長期投資累積本金
2.補足保險保障
3.提升儲蓄率、減少浪費
4.定期檢視與調整。
Q5:剛開始規劃,應該先做什麼?
先用簡單的試算方法,算出「大概要準備多少」。不用追求完美,最重要是「先開始」,再慢慢優化。



